瑤池金母 聖記
瑤池金母乃天界眾仙女之首,凡是天地間得道女真神仙,皆屬其管轄,其地位在眾仙中最為崇高。
鴻濛未判,天地混沌,日月不分,斯時,無窮盡先天聖佛仙真混元一氣,放無量亮光,運轉虛空,即是玄玄上人,又稱元始天王。
因位居至上,又稱上帝。又為萬物之始祖,故有稱天父、老母。因不知其名,故稱玄玄;不知其原,故稱元始,則是大道之元,無名之始。
運轉既滿週圓,氣自分散,故化三清;玉清元始天尊、上清靈寶天尊,太清道德天尊,玄、元、始三位一體,三我既成,三清分化有形,清輕之氣上昇,而子會開天,日月星現,三寶完成。
天尊位居三清,再化五老;東華木公、西華金母、南華火精、北華水精、中華黃老,五老既成,而五行全,重濁之氣下降,丑會地闢生。
天地生,人種無,玄玄上人為造化天地,用心默運真氣,五方定位,世界成形,無人可立,而三才不貫,故命五老運化原靈下種,五老受命後,共推金母、木公,主持原靈孕化之事。
黃老以須彌山坳為丹丘,尋真孔穴處,取黃土為懸胎之釜,製圓蓋方墊,覆載設立周全。
木公冶山左五金之精,故為三足鼎。金母陶西南五土之神,為偃月罏。
水精子闢山後玄英之石,滲真水掬貯於罏,安土釜於中,覆金鼎於上。
赤精鑽真南搏桑之木,取真火運烹其水。薰蒸逼逐鼎內之氣。
自太和中滴沉罏底,釜腹下有氣透出,司吸水中所含之金華自然橐籲盈虛,河夷升降,滿中暢美,溢外盈盈。
五老能消息玄關,默會丹頭凝結,撒去鼎器,抱釜出視,晶光四注,七日始歛。
黃老、赤精、水精靜坐高處神觀,金母,木公乃重立壇灶,移釜架於其上。
朝畏其寒,下復陽光之焱;暮死其燥,上施太乙之精,木公、金母以金液煉形之道。
至於存神靜養,滌慮忘機,處之咸中,其節抽添既畢,歲候將周,至已成之期,彩雲朝頂上,甘露灑須彌,覺鼎內有聲,木公、金母二老知丹已熟。
掀開頂,金母順手攜一視之,乃陽象嬰兒;木公舉起視之,是陰象?女,兩人即是盤古氏、太玄玉女,寅會降人,正在此時。
創世既成,嬰兒?女下凡,本為清淨之體,因食凡間動情禁果,陰陽相交,故人類生生不已。
原由無極元始一動而生太極,太極含兩儀陰陽,而化三才四象五行。
一本散為萬殊,故曰眾生,又謂之九六原靈,意取天九地六之象,包羅無窮無盡,非僅九六億位也。
原靈下凡,初而本性純樸,入土既久,變質變種,性靈濁重,濁重之氣下沉,故地獄自此成矣。
金母在五老之天,哀傷原子一去不回,故頒命真道普降,廣度緣人。助金母收原之願,願天下眾生皆能回心向善,修赤子天真之心,返樸方能歸真,而登三清,聚一氣,享逍遙之樂。
西王母與東王公,可說是生育萬物之主宰,調和陰陽兩氣之統領,天地間至尊之神靈,列仙全傳與葛仙翁枕中書,所記載的是大同小異,只是多了眾神仙在世間的功德,必須經過東王公與西王母檢驗,然後再向元始天尊稟奏。
道藏對王母的尊容有詳細的記載,王母上殿東西坐,著黃金褡褥,文采鮮明,光儀淑穆,帶靈飛太綬,腰帶分景之劍頭上太華髻,戴太真晨纓之冠,履玄璚鳳文之寫,觀之,年約三十,沈魚落雁之姿、閉月羞花之貌,幽居靈山勝境之中,仙蹤緲沓不定,凡人難能得見其冰肌玉骨的仙貌;金母容貌絕美,誠為國色天香,身穿彩衣、肩披錦綬,或高踞雲端,遨遊四海,或凝神昂首、蓮步輕盈,神采煥發,望之使人油然而生景仰之心。天姿掩藹,靈顏絕世,真靈人也。而其他的記載,西王母是宇宙之主宰,所化的自然神。
在台灣將近有上千間,信仰王母的廟宇,義子義女稱呼王母的聖,有西王母、王母娘娘、金母元君、西華金母、太靈九光龜台西母、九靈太妙龜山金母、金母娘娘、西漢母人、西漢九光夫人、瑤池金母、瑤池金母大天尊、無極瑤池金母、俗稱母娘。在『台灣』西王母、瑤池金母都以農歷七月十八日做為聖誕千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