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想讓別人欠個人情給你,就要學會吃虧 。你吃別人的虧越多,別人欠你的人情就越多,但吃虧也有祕訣的,要吃虧,但不要吃傻虧,“吃虧是福”本身就是一種利益的交換,沒有人喜歡白白吃虧與白白受損,而是希望利用吃虧來換來一種福。
至於什麼是福,每個都有不同的見解。所以,用眼前利益的暫時損失去換取長遠的利益,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吃虧是福。否則,就是吃傻虧,正因為如此,還有一句話叫“吃虧在明處才是福”明明白白的吃虧,讓關鍵人物知道你是主動地吃虧,認同你的吃虧,感謝你的吃虧。
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人家境非常貧窮 ,已經到了全家都快要餓死的地步,只有向鄰居乞討。鄰居湊出一升米借給他 ,雖然只夠全家人喝幾天稀飯,但此人已經千恩萬謝,因為他感覺鄰居能借出一升米也非常不容易。
但如果鄰居「一下子」就借給他一斗米 ,足夠全家活不少日子,吃飽之後,此人會左思右想,不但不會感激鄰居,而且還會痛恨鄰居,因為他一下能借出一斗米,說明家境很好啊,家境這麼好,為什麼不借一石米給我呢?真是為富不仁!所以吃虧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利益 ,施予別人恩惠。
有的人為了息事寧人,往往去吃暗虧,結果是啞巴吃黃連,有苦難言。三國中的孫權就是一個很好例子,為了得回荊州,假意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,結果在諸葛亮巧妙安排下,孫權不僅賠了妹妹,又折了兵。可是荊州仍然沒有要回來,這個未免也吃得太冤了吧。虧要吃在明處,吃在暗處就是在吃傻虧。
你吃虧時,至少要讓對方明白,讓對方意識到,你吃虧原因完全是在為了他。俗話說“吃虧是福”其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。因為吃虧,你就成了施者,對方則成了受者,看上去是你吃了虧,他得了益。然而,對方卻欠了你一個情,在友誼、情誼的天平上,你已加了一個籌碼,這要比金錢、財富重要的多。
吃虧,會使別人覺得你的為人非常豁達 、寬厚,讓你獲得更深的友誼。這當然會使他人更心甘情願幫助你,替你辦事 。但是吃虧要有技巧,會吃虧的人,虧吃在明處,便宜占在暗處,讓你占了便宜別人還對你感激不盡,這就是做人最高明的手腕。
學會吃虧才不吃虧,在當今社會裡,只有會吃虧的人才不吃虧。無論是大虧,還是小虧,只要對自己的人際關係有所幫助,就一定要盡可能地吃下去,尤其是大虧,有時更是一本萬利的事情。今天,給朋友的是一滴水,明日,朋友將以湧泉來相報,所以,有時要學會吃虧為朋友掩飾一些是非,這是中國人常用的手法。
戰國時,梁國與楚國相界,兩國在邊境上各設界亭,亭卒們也都在各自的地裡種了西瓜。梁國的亭卒勤勞,鋤草澆水 ,瓜秧長勢極好;而楚國的亭卒懶惰,不事瓜事,瓜秧又瘦又弱,與對面西瓜田的長勢簡直不能相比。楚國的亭卒覺得失了面子,有一天夜裡偷跑過去,把梁國亭卒的瓜身全給扯斷了。
梁國的亭卒第二天發現後氣憤難平,報告給邊縣的縣令宋就,說:我們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扯斷好了!宋就說:這樣做當然是很卑鄙的,我們明明不願他們扯斷我們的瓜身,那麼我們為什麼再反過去扯斷人家的瓜秧呢?別人不對,我們再跟著學,那就太狹隘了。
你們聽我的話,從今天起,每天晚上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,讓他們的瓜秧長得好,梁國的亭卒聽了宋就的話說得非常有理,於是就照辦了。楚國的亭卒發現自己瓜秧的長勢一天好似一天,仔細觀察,發現早上地都被人澆過了,而且是梁國的亭卒在黑夜裡悄悄為他們澆的。
楚國的邊縣縣令聽到亭卒們的報告,感到十分慚愧又十分的敬佩,於是把這件事報告了楚王。楚王聽說後,也感於梁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,特備重禮送梁王 ,既以示自責,亦以示酬謝,結果他們化敵為友成為了友好的鄰邦。
為別人掩飾過失,這是一個搞好彼此關係的機會。當朋友在眾人或是你面前犯了錯,你一定要抱著吃虧的心理,乾脆就給他個面子,幫他一把,使他從內心深處佩服你的為人。聰明地“明處吃虧 "心存善念,身做好事,福報會更快的回到自己身上!《網路文章》
|
|
|
|
|
|
|
|
|
|

